独
家
方寸之间的光阴
-手工地毯几千年的历史
如果说岁月会让美人迟暮,但对于手工地毯来说,岁月只会让手工地毯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一直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一寸光阴。
1
桑蚕丝材质
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国的地毯存在就具有三千多四千年之久,最早的地毯只是作为防寒的生活用品,只能谓之地毡,远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地毯,自从出现了有规律的打结工艺以及在地毡上出现最简单的颜色(黄、褐、红、蓝)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地毯。
2
真丝地毯l
据历史资料中记录,黄帝时期叫其为“旃”(即古时的毡字),足以见得处于新石器时期初期就存有用来坐卧的毡毯。至周代,《周礼·天官·掌皮》中有云,“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毳毛,本是人体所生的细毛即寒毛,对鸟兽而言则是其所生细密之毛,毡子是一种用兽毛和麻混碾压合织成的纺织品用于坐卧的用具。在《周礼》中看出,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专门为天子制造毡子的手艺人和仕宦。而周代八百多年之后的汉代,制作毡子的原材料从兽毛和麻混到兽皮和植物茎叶制成的草席铺子,可以用作盖被,即,毡席、毛毡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对铺垫材料追求的逐步发展,表现出人类对生存、发展的生活需要。中国人在古时多推崇“席地而坐”,其中的“席”字在汉代被区分成“凉席”与“暖席”之分,“凉席”多是由竹子、麻等植物纤维编织而成,而“暖席”则大多是由兽类毛皮等制作成的毡、毯。自汉代,地毯沿着蜿蜒绵长的丝绸之路从新疆(古西域)经如今的甘肃、青海等地传入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中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摇篮。羊毛地毯在中原扎根后,由于汉朝时期国家疆域辽阔、政治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奉行独尊儒术的文化,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对外贸易融合广泛,因此手工地毯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它吮吸着中华古老文化的精华,使其民族色彩更加浓郁。
3
手工地毯
之后,随着朝代更迭,生活变迁,地毯的生产虽然几度兴衰,但其生产工艺和技艺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影响了数十个世纪的发展。《汉书·食货志》载:“毯席干贝,亦比千乘之家”是在说在汉代地毯已广为皇宫贵族所使用。搜集秦汉时期的书籍、诗词中,会发现“毾㲪”、“氍毹”二词的出现,“氍毹”一词指毛织的布或真丝地毯,而“氍毹之细者名毾㲪”在《通俗文》中被提到,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所说的都是地毯,只是粗细质量有所差别。从新疆脱库孜萨莱遗址出土的北朝时期的平斜纹毛织物品、手工栽绒地毯等,会看出在南北朝时期,手工栽绒织毯较为流行。公元二至八世纪,中国的“古丝绸之路”自西汉王朝的长安(即如今的西安)向西方向,沿着甘肃进入新疆后兵分南北两条路线。南路经克什米尔到达印度。北路穿过帕米尔高原向西过月氏(阿富汗北部),康居(乌兹别克)、安息(波斯)、大食(阿拉伯,伊拉克)到达大秦(东罗马帝国)的黑海沿岸国家。“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东部与西部区域之间在文化上的交融,并促使手工地毯的工艺和图案纹样在这条道路上相互吸收与学习。